新聞資訊
2021年2月22日,黃鶴樓重建工程的總設計師,黃鶴樓重建開放以來最密切的朋友,向欣然大師,與世長辭,駕鶴西去。
向欣然是浙江鎮海人,他1950年來漢,先后就讀于漢口寧波小學、文華中學,1957年考入清華大學建筑系,1963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建筑系,1963年分配到中南建筑設計院,1978年參與黃鶴樓重建工作。他的一生,為武漢留下了諸多“寶藏”級地標建筑,特別是我院設計的多個園林項目中都有向大師精品之作,為人們留下了可供靜享生活的詩意棲居地。
黃鶴樓重建工程總設計師向欣然當年繪制的黃鶴樓印象草圖
在武漢市園林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武漢園林院)41周年的發展歷程中,與向欣然有過數次合作,包括月湖公園、黃鶴樓公園東門、武漢園博園、東湖綠道、東湖賓館景觀改造等項目。
月湖公園手稿
月湖公園
武漢園林院副總工程師盛聶銘回憶:“對我來說,向總是我的良師益友,是我非常敬佩和景仰的一位建筑設計大師。我與向總因漢陽月湖公園景觀工程相識,之后在向總的指導下,耗時4年完成了黃鶴樓東門主體建筑設計,當時,向總作為我們的顧問完全把項目當成了自己的任務,非常負責,向總只要有好的想法都會即時和我們聯系,我們時常會在深夜接到來自上海和美國的電話。我有幸在黃鶴樓檔案室查閱到向老當年的設計圖紙,只能用‘欽佩’二字形容我的感受,從主體建筑設計到樓內裝修設計,公園景觀設計,再到大大小小的主題展陳躍然紙上,看得出每張手稿都傾注了很多心血。2016年,我們有幸能邀請向總擔任設計顧問,在向總的指導下共同設計東湖綠道一期主要驛站建筑,那時向老早已退休多年,但依舊不失當年風范,思維縝密,主動提出親手畫設計圖,設計起來一氣呵成?!?/span>
黃鶴樓公園東門
黃鶴樓公園東門
武漢園林院設計師們至今保存著向欣然設計的東湖綠道驛站手稿
“那幾年,老先生眼睛很不好,用不了電腦制圖,在家畫圖其實也是一件需要克服困難的事情,但出于事業心以及對東湖綠道的期待使然,他親手一筆一劃將腦海中的設計樣式畫在圖紙上,我們再將他的手稿轉換成電腦圖紙形式?!?/span>
“東湖綠道項目伊始就需要下現場踏勘,以了解場地與將要建設的建筑的關系,崎嶇的現場對任何一個76歲老人都是一份考驗。凡是他設計的驛站,他一定都到現場,東湖綠道的現場可不只一個。在設計湖心島處的湖心歸沐驛站時,向總特意在手稿上標注控制在18.000以下,務必不能將驛站建得高于湖光閣,湖心島應以湖光閣為中心,不能喧賓奪主?!?/span>
向欣然與盛聶銘在湖光序曲驛站
“綠瓦石墻,楚風漢韻。東湖綠道驛站既要將建筑建設得有湖北地方傳統特色,又要將傳統中式建筑融入現代審美需求,向總一直在創新?!?盛聶銘舉例,“ 在傳統覆斗式屋面的基礎上,向總將屋脊的建筑材料由傳統樣式調整為鋼管構架,屋面形式瞬間有了新的生命,把傳統屋脊符號化了。當時向總一邊設計,一邊說‘好玩!’他非常享受這個不斷探索、不斷吸納新鮮事物的過程?!?/span>
東湖綠道
武漢園林院總經理助理李冰(曾任建筑分院院長)回憶:“剛開始做東湖綠道建筑的時候,一直沒有找到確定的方向。向總作為該項目的外聘專家,為我們在園林建筑,特別是楚式建筑上提綱挈領的做了系統化的梳理,他通過分析目前東湖景區及周邊建筑群包括武漢大學建筑的共性,結合驛站的特色,提出了十里長亭,湖邊筑臺的設計策略,讓我們對后續的驛站風格上有了明確的方向。在接下來的方案階段,向總非常負責,細致的為項目的每一個細節把關?,F場材料定樣的時候,由于當時向總腿腳不方便,建筑的瓦,石材等材料都是送到他家樓下,然后由向總親自來定樣??梢哉f東湖綠道建筑的成功離不開向總的全程把控?!?/span>
東湖綠道驛站手稿
李冰說:“向總不僅是我們專業上的導師,還是我們的人生導師。項目過程中,向總時刻思考著細節,早到清晨6點,晚到凌晨我們都會接到向總的指導電話,一旦有好的想法,他就希望我們能落到圖紙上,復雜的時候還會通過畫手稿來指導我們。作為外聘專家,向總給我們提完建議,工作其實就完成了,但向總是全程跟蹤,全程指導,甚至多次親臨現場對材料和細節把關。向總這份對工作的熱愛,讓人敬佩,值得我們學習?!?/span>
東湖綠道驛站手稿
第六分院副院長陳晟(曾任建筑分院副院長)回憶:“向總非常平易近人,為人直爽,性格鮮明,風趣,喜歡與年輕人交流業務,可以說是德藝雙馨。我與向總是2002年做黃鶴樓紫竹苑項目時相識的,他是一個敢于嘗試和創新的設計師,當時傳統園林建筑柱子的做法多半是圓形的,但紫竹苑項目中向總建議嘗試采用方形柱倒圓角處理,以便建筑后續更靈活的布置功能和室內裝飾,建成后效果很好。做月湖公園景觀工程項目的時候,向總參與了大部分建筑方案的設計,他嘗試在楚式建筑風格的基礎上,大膽的使用一些現代建筑手法和現代材料,從而初步形成了獨具他個人標簽和時代感的新荊楚風格。這種風格在當時來看都是引領設計風潮的?!?/span>
月湖公園手稿
東湖綠道驛站手稿
陳晟說:“向總不斷的在思考和優化他的新楚風建筑,在東湖綠道建筑上,結合東湖特有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底蘊,他選擇了獨具地域特色的虎皮墻元素和現代混凝土框架結構,采用傳統的湖畔筑臺、臺上建樓的設計手法。這種手法貫穿整個東湖綠道的建筑設計,形成了獨具東湖特色的景觀建筑群,這些新楚風建筑也逐漸成為了東湖的新名片。在這次合作中向總的職業精神和人格魅力讓人印象深刻,在東湖綠道建筑第一輪方案不太理想的情況下,70多歲高齡的向總在短短兩天內,重新做了上十個建筑單體方案草圖,并且順利通過后續各級領導的方案評審,這是年富力強的人都很難完成的任務,向總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欽佩與學習。他是我們所有設計師的職業楷模和精神導師?!?/span>
湖光序曲驛站
落霞歸雁驛站
向總平易近人,治學嚴謹
為武漢留下了最美城市名片
向總,一路走好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